Yarn

看看电影
做做字幕
码码字 摸摸鱼
最好还是多看点书

微博:YARN_vivante
B站:tell_a_YARN

SUR:交流欲

很认真地思考了一个算不上问题的问题。

很多时候,真的只是发自内心地对一个话题产生了思辨反应,不管对话者说什么,都觉得:“你说的话是有漏洞的,或许应该怎样说才对。”

写论文的时候,也是这样,“chaque mot compte",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应该要发挥效益,要逻辑严谨。

但是,这样的反应,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定义成:

[杠精]

真的会超级超级超级不爽。

当然,还有很多时候,和关系亲密的人,更是会口无遮拦吧,尤其是在强调个人特殊性这一点的时候,我还会耍耍赖,结果也被说“杠精”。

莫名其妙地,即便知道对方没有恶意,对方也是因为关系亲密才对我没有禁忌,但听到他们说我是“杠精”,或者说我是在“抬杠”且真的好善于抬杠的时候,心情就会像瀑布车最后滑入水中轨道时一样,瞬间down掉,而且觉得很冰冷。

但如果因为这样就不爽,好像就变得很无理取闹,很玻璃心,很矫情……很……很……“杠精”?

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?


以前被朋友说“玻璃心”,被说“矫情”的时候,好像也会有那么一点点不舒服,因为我在跟你吐露心事,但你却说我想太多,说我太矫情,这肯定会给我带来心理上的落差。但是啊,很多时候我也自知,我的那些心事都不是什么大事,以至于,很多时候,我也会自嘲“玻璃心”,自嘲“矫情”。所以对这两个词似乎没有那么大的抵触。

但现在好像还不能真情实感地自嘲自己是“杠精”吧。

这种感觉就好像是自己发表了一段评论,就被说成是“键盘侠”,而我们都知道,在我们熟悉的,或是大众习惯的语境里,“键盘侠”并不是一个正面的词汇。


奇葩说里也有开杠环节,但是杠得好的选手似乎不会被称为杠精,而是说他们是“神仙打架”。

(于是“精”很难过,都是修炼出来的,凭什么就低“神”一等?)


可能我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,就是在给自己牢牢地套上“玻璃心”的tag,而企图为自己正名的过程,又给自己戴上了“杠精”的帽子。

然后,有人又要对我说:

“你的戏能不能和你的钱一样多(少)?”

“想这么多还不是闲出来的?”

“说这些还不如去做点正事啊?”


可是,难道思考自己的心情处境和敏感边界,不就是——

哦,算了,再说,我就又是“杠精”了。

啊……我这突然的刹车,是不是表现出我很“矫情”?

嗯……以上三句话,加上这一句,好像更加印证了我是“闲出病来想太多。”


或许梳理自己的想法,然后发现这个想法其实没有什么意义的过程,就是很尴尬的过程吧。

就算想出来了,也可能会被定义成“没有意义”。


但话说回来,以后在现实生活中——微信群里,正面对话时——都克制一下自己的表达欲和辩解欲,对我来说,会更好一些吧。

因为啊——

很多话说出来了,可能会被说是“神回复”,也可能会被说成是“杠精”,前者会高兴一会儿会儿,后者会憋屈好一会儿,还得反思是不是自己说错了, 要不要去道歉;然而不说出来,只会“憋”那么一小会儿,且还到不了“屈”的程度……所以,怎么看,就是,少说话比较好。

这大概也是另一种形式的“求生欲”或是“自我保护欲”吧!

评论

© Yarn | Powered by LOFTER